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2022年素质教育督导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专题列表 > 2022年素质教育督导 > A1办学思想 > B1教育理念

C1.2寨桥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0.09-2023.08)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朱全良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

知行合一, 助力生命成长

(2020年9月——2023年8月)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寨桥小学创办于1906年,坐落于前黄镇寨桥社区,原名“阳湖县惠化两等小学堂”,2007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下设坊前教学点。现有学生1250名,设3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81名,寨桥小学占地36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95平方米。坊前教学点占地19913平方米,建筑面积4004平方米。

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I类标准。学校配备了实验室、微机房、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录播室、阶梯教室、校园电视台、塑胶跑道、门球场、稼穑园、农耕种植园等教育教学设施,为新一轮主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学校坚持传承与发展,注重内涵提升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2019江苏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节水型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第五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优秀学校”等荣誉,曾多次获区素质教育评估三等奖。

1.学校管理

学校以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相结合。一方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形成依法办学、民主参与、自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广大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效调动了师生的工作积极性。

2.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行动德育”为途径,以“七彩主题教育”“养成教育”为抓手,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重视德育科研,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学校少先队工作连续四年获区团队基础建设五星级称号。

3.课程建设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稳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围绕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五大内容,构学校行知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开发实施了象棋、农耕文化、书法等多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全面开展。学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引导教师关注课程、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和策略,提升课程实施效能。过去三年,围绕实施农耕文化课程,在校内建设了“稼穑园”“种植园”,校外拓展了“水稻研究所”“坊前蟹场”等课程基地,增加了师生体验,丰富了教学资源。  

4. 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打造四有教师团队,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规范引导,搭建平台,机制激励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锤炼专业素养,努力在学生和学校发展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通过开展五级梯队教师考核、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和成立校名师工作室,助力教师发展,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目前22位教师获得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目前“五级梯队”教师15人,区名班主任2

5.外部资源

学校位于前黄镇寨桥社区,所在政府、相关单位、周边群众有良好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关心教育事业,支持学校发展。地方企、事业和农、渔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寨桥村委、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贤达人士弘扬光彩精神,倡议设立“寨桥小学百万光彩基金”,支持学校改善条件,奖教奖学,助困助学。

三、面临挑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追求特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

1.学校文化有待彰显

过去三年,学校进一步梳理了已有的理念系统明确了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办学理念,以“知行合一”为校训,并对理念和校训进行了校本化解读,全体教职工清晰了办学的方向,确立了共同的愿景目标。就当前来说,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文化人的推进工作,通过机制完善、环境建设、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等进一步落实,引导师生弘扬文明素养、学校精神,形成价值认同,彰显学校文化。

2.课程改革有待深化

在上一轮主动发展中,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围绕五大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建构了“行知课程”的框架,开发了校本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内容进一步开放、优化,实施水平还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素养,细化课程管理,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炼行知课堂的特质,培育特色课程

3.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高级职称和骨干教师队伍,但“五级梯队”教师数量偏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骨干教师分布不平衡,一些学科缺乏领衔教师87%的教师年龄超过45周岁,这部分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缺少激情与活力,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够适应,影响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在面上培训的同时,关注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师德好、业务精、创新意识强的中坚力量

4.管理效能有待提高

学校持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办学目标及工作计划的落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日常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过程监督与评价激励还不够及时与完善,对学校管理中一些新的工作的推进未及时完善制度。因此,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需加强,各项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要到底到边,使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评价激励落到实处,以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执行力。

第二部分   理念与目标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知行合一”校训,实施以“生活教育”为指导的学校教育和管理,大力弘扬“求真”精神,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培育学校教育品牌。

一、办学理念: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就是要学真本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做真人,就是做一个真实的人,表里如一,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人求真”,是学校育人宗旨“学做真人”,是学生的人生追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其精髓在于一个“真”字。学校和教师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教学生养真道德,学真本领,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二、校训: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是知识,也可以理解为获得(感知)知识。我们认为,学校和教师应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遵循教育规律,求真务实,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创新,努力探索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科学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风:厚德  明理  奋进

教风:敬业  求真  创新

学风:立志、乐学、敏行。

学校精神:求真务实、协作共进、勇于创新

三、教育主张:生活教育

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学校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宽育人渠道,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求知、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

四、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学校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努力践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以“知行合一”为校训。通过“文化润校、民主校、个性发展”,走行知之路,办有品位的现代学校。

(二)三年目标

学校坚持办学理念和愿景目标,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精细管理、丰富内涵、提升质量”为重点,彰显学校文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建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

(三)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造”的行知少年,为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未来公民奠基。

会做人:有理想、有爱心、会合作、有担当;

会求知:会观察、能动手、爱思考、善表达;

会生活:良好的身体素质、愉悦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审美体验、积极的生活品质;

会创造:会想象、敢质疑、善探究

部分   任务与策略

一、“知行合一”为核心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以办学理念“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引领,通过弘扬学校精神文化,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全力打造课程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继续推进校园行知文化的建设,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文化育人的品位。

1.弘扬学校精神文化

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一是继续校本化解读办学理念和校训,着力塑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求真务实,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引导师生和家长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对内导向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三是通过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坚持和弘扬 “行·知”文化,陶冶、激励寨小师生自信、自强,主动发展。

2.优化育人环境文化

一是优化景观环境。按规划继续优化校园环境,在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中注重文化的植入,体现文化的物型化,增强环境与师生情感交融和体验,起到熏陶人、启迪人的作用。二是提优空间价值。续推进楼廊文化建设结合校园数字化学习、阅读书吧、数学步道,英语街区等主题区域建设打造开放式、体验式学习空间,提升专用教室场馆空间布置。三打造班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场所。建设平安校园。提高校园安全设施的装备和全员安全防范的技能水平,建设平安校园

3.力打造课程文化

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落实学校“行知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基;围绕目标,依托制度,扎根课程,研究反思,优化课程品质,打造课程新样态;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的意识、实施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素养,发展特长,建设学习型、智慧型团队。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一是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二是完善以质量为核心与学生素质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三是注重制度设计中的人文思考,在文明办公室评比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修订中更注重引导人,激励人,提高机制的“温度”。

二、“培育真人”为目标,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校德育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通过拓展内容、丰富活动、打造队伍提升工作实效,培育正确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感,提高生活能力,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1.拓展德育内容

规范实施好《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及《行知成长读本》德育校本课程的同时,以实施行动德育为途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七彩”系列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是继续推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礼四仪”的解读与学习,细化各年级的养成教育目标,拓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开展与“农耕文化”课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以品格提升工程的实施为途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生活能力。

2.丰富德育活动

一是继续开展好两大工程(红领巾助残工程和希望工程)、四大基地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二是开展好行知乡村少年宫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素质;三是开展好各层次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和特色中队的建设,加强实践锻炼,培育团队精神四是开展小岗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校或班级相关事务,培养规范、合作和担当意识。

3.优化育人网络

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一是建设德才兼备的班主任队伍通过开展竞聘上岗、培训研讨、课题研究和考核评价等机制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素养和管理水平,引导教师参与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班主任事迹,培育市、区名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二是培养自主自强的小干部队伍,通过开展公开选聘,组织培训和评优激励培养小干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三是扩大德育工作队伍。发挥校内德育骨干、名班主任的作用,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团队,通过“家长学校”等平台,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尊重个性,智慧育儿;吸纳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五老人员和群团组织加入学校德育,形成校内外的教育合力。

4.优化德育的评价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是继续实施好成长记录袋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二是制定《行知少年评选细则》,实施好争章活动,开展校园风采之星、美德少年及行知好少年等的评选表彰,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三、“行知”课程为引领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学校围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稳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围绕五大内容,构学校行知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开发实施了《象棋》、《农耕文化》、《书法》等多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全面开展,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课程支持。未来三年,学校将通过持续深化课程改革,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发展

1.完善“行知”课程体系

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初步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基于培养学生生活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今后三年,学校将持续,对目标、内容和结构进一步完善,整体架构一个“结构体系完整,内容科学合理,助力素质发展”的“行知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一是按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坚守学生立场,课程实施由教为中心转向教学生学、发展能力为中心,转变学习方式,让素养培育在教学中落地,努力探索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实施策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是拓展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利用校园物型环境,楼廊墙面、场馆园地等主题区域,开展如阅读、劳动、数字化和在线学等多类课程学习,尝试学科融合,优化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提炼“行知”课堂特质    

一是进一步解读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持续推进“行知课堂”的研究,确立“行知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定位,探索各学科“行知”课堂基本结构,形成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策略;二是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素养作为“行知课堂”的价值追求,持续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修订“行知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表》,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培育高层次的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优化教研科研品质     

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和优质课堂研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优化教研和科研机制以学校核心课题为统领,建全市、区、校三级课题网络,提高研讨实效,提升课题研究品质,有序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完善质量分析机制,总结经验,研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5.全力培育特色课程

在落实各类课程的基础上,一是将继续抓好象棋、数棋、乒乓等艺体类特色课程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与个性培养,争创武进区书法特色学校;二是实施《农耕文化》校本课程,依托“稼穑园”“农耕园地”等小阵地,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他们的的生活技能,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有教师”为目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求真知,育真人”为核心,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行知教师”为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搭建专业研修平台,引导教师积极研究,善于反思,引领教师自我规划,主动发展。

1.提高师德水平   

通过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讲,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增强教师法制意识,崇尚优秀师德;开展“师德大讲堂”“168爱生行动”等活动,落实师德考核和师风承诺,引导教师规范职业行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解读办学理念,增强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弘扬学校精神,建设“四有”团队

2.提升专业水平     

围绕本校教师队伍发展目标,拓展多元教师发展资源,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协作共进、勇于创新”学校精神,提升专业水平,建设学习型团队。

一是指导教师自我分析,自主确立目标,基于实际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以规划激发内驱力

二是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教育理论、管理理解课程设计与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为主要内容,完善适合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搭建阡陌沙龙”“行知讲堂“名师工作室”“送培上门”“集团活动”和课题研究多种平台提高教师管理水平、专业水平和科研素养。营造自由、民主、合作、创新的专业氛围,促进教师专业进阶。

3.培养骨干教师

关注现有五级梯队教师的成长,定期考核,促进骨干教师持续发展;二是通过成立校名师工作室,建立学科发展团队,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三是开展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4.完善激励评价

依据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评先评优制度,坚持关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积极与认捐方沟通,制定“百万光彩基金”管理章程和奖励、资助办法。发挥考核评价和奖励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感与归属感。

5.关注教师身心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引导教师确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一是丰富业余生活,成立学校教工活动室,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活动,调适教师身心;二是关心病困职工,及时关心慰问;三是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意识与能力,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

“服务师生”为宗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宗旨,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

1.落实常规工作。一是明确规范要求,完善管理机制。对照各级关于规范学校管理的要求,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增强规范意识,引导师生将常规管理等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关注重点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财务管理预算、采购、招生、学籍、档案等制度,做好相应的工作,提升师生及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2.服务师生健康。一是加强师生安全健康教育;二是严格食品卫生管理,加强食品操作、流程管理,提升食堂服务师生的水平。三是规范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四是重视师生心理引导,培养阳光心态。

3.优化教学设施

一是加强校舍的维修,保障师生安全;二是推进学校文化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三是推进公共区域和学科教学环境提升工程,丰富课程资源;四是提升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建设基于希沃云平台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工作,争创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为确保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卓见成效,学校将建立下列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全体教师要在充分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各项工作的全局意义,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念,凝聚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2.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成员和分管条线负责人组成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和全程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坚持以学校发展为己任,树立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团结协作,强化探索研究,锐意创新,切实提高规划的实施水平和能力,真正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

3.建立制度  

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尊重、激发教师责任心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结合绩效工资、岗位设置的实施,探索和创新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形成与学校办学目标相适切的制度文化。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学校规划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组织教师广泛学习,使学校主动发展各项目标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定期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对规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对每一学年规划实施情况(见附件:阶段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调整。

4.营造氛围

一是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读规划文本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向学生宣传,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在校内形成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支持。加强与社会贤达、有识之士,以及广大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加强与本区各兄弟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合作,共同提高。

本规划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2020年12月

:2021-2023阶段工作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积极培养区市级名班主任,制定名主任考核细

则,落实名班主任考核

★制定学校“行知少年”考核评比细则

★继续做好少先队基础建设考核工作,今后三年,争创五星级单位

★打造少先队品牌活动,与农耕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打造塞小农耕少先队品牌活动

★做好少先队省级课题结题工作

★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各一名。考核五级梯队教师

★落实学校各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

★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起草并形成课堂教学评价表

★争创区、市书法特色学校

★建设学科课程文化

★建立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团队,争取宣传分值能提高

★接受省三星级档案室复查

★沟通协调,加固、改造食堂北侧小餐厅

1.逐步更换各室窗户,积极争取建设学校风雨长廊,进行线路改造、安装空调。

2.提升各专用教室文化布置

3.建设校园农耕实践园地

4.建设学校录播室

5.建设校园开放式阅读点

6.增设校园监控

7.添置学校防控防疫设施设备

8.改造食堂西侧与教学楼之间的雨篷

9.食堂南侧小车篷:改造一年级前花园

10.添置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11.申报区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和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

12.形成并实施《行知少年成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