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乡村少年宫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专题列表 > 乡村少年宫 > 活动成果

武进区寨桥小学行知乡村少年宫农耕文化活动记录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武进寨桥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0-06-02  浏览次数:

武进区寨桥小学

行知乡村少年宫活动记录

 

 

 

 

 

 

 

 

 

 

 

 

    活动小组名称:    农耕文化     

    活动指导老师:  刘莉、王兰     

    学生活动地点:     六(5)    

 

 

序号

活动时间

教学内容

1

2019.9.24

民俗节日

2

2019.10.8

民间习俗

3

2019.10.22

饮食文化

4

2019.11.5

腌制食品

5

2019.11.19

酿造食品

6

2019.12.3

农业谚语

7

2019.12.17

农耕诗词诗歌

8

2019.12.31

农耕传说故事

9



10



11



12



13



14



15



寨桥小学校本选修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计划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民俗节日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民间与农耕有关的民俗节日

教学过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我们常武地区端午节一般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习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我们常武地区,有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家做的腊八粥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民间习俗

教学目标

了解婚礼习俗、寿诞习俗、丧葬习俗

教学过程

知识窗:我国古时结婚礼仪——古有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聘)、纳币(纳徵)、请期、亲迎。后来并为四体,即:问名、订盟(送定)、定聘(纳彩、纳币)、亲迎(并请期)。

聊一聊: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一讲结婚的经过,了解婚礼的演变进程。

在我们常州,举行诞生庆贺活动,称为“做生日”,也称“过生日”。母亲生养一个孩子要受很多痛楚,因此孩子出生的这一天被称为“母难日”。礼俗社会“做生日”,就是由“母难日”发展而来的。其实,在常州,“做生日”和“过生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做”,是有庆贺仪式的;“过”,一般是不拘仪式的纪念。

◇读一读丧礼的演变:常州人注重丧葬,礼仪繁琐。旧时,大多采用棺材土葬,所用棺材有的提前定做或购买。亲人去世之后,要经历“穿老衣”、“烧轿子”、点“幽冥灯”、吃“倒头羹饭”,并派人赴亲友处“报丧”。亲友上门吊唁,送挽联、孝幛,还要经历更为繁复的丧礼过程,死者入殓前,孝子要“买水”。长女(或儿媳)为死者梳头理发,边哭边唱《梳头经》。第三天要“小殓”;当日深夜,“大殓”。这天丧家要办“吃硬饭”。出殡日,亲属按亲疏穿孝服“送葬”,沿路抛掷纸钱,称“买路钱”等。

民国初年,武进安西乡、延政乡、陈渡桥镇等地的有识之士,先后倡议改革旧丧葬礼俗。

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积极推行火葬,仪式简单而又隆重。

现在火化后的骨灰盒由家属寄存在殡仪馆或乡镇、村见着的骨灰纪念堂内。丧后,丧家备饭菜招待亲友,以示谢意。

常州市从2014年起推行生态葬,对文明节俭办丧以及参与壁葬、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等新型安葬方式的家庭实行优惠减免和补贴。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常武地区农村饮食的特点及常州特色菜、特色小吃

教学过程

农村饮食的特点

风味多样。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新疆、内蒙、西藏的放牧人以牛羊肉为主……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知道吗?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苏饮食的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除徐州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食以米饭、米粥为主,常州地处苏南,饮食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常州菜,也叫"江南菜",常用酒糟、糖醋、生抽调味,擅长各类禽肉、水产。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

我知道的常州特色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的常州特色小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腌制食品

教学目标

了解腌制食品,并能学会制作腌制食品。

教学过程

1、认认腌制食品

腌制类食品是豆制品、蔬菜、瓜果经过腌制发酵,禽、畜、鱼肉经过熏烤腌制而制成的食品。

食品腌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腐败变质,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特别风味的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携带方便,保存时间长,而且口味众多,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在物质不是很丰富的时候,人们总是担心食物放久了会坏掉,于是,就想了一种办法,让食物可以储存的更久一些。于是就有了腌制这样的手段,只是发现腌制以后,食物不仅没有腐败,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味道和口感,于是,腌制食品也被更多人喜欢,腌制的方法也被更多人使用。

2、做做腌制食品

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人们就开始忙着买肉、卖鱼腌制“咸货”,迎接新年的到来。食品腌制方法的发现,扩大了食品收藏的范围, 延长了食品收藏的时间。

腌菜  过去,东北人的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从前没有反季节的大棚作物,人们为了在冬天吃到绿色蔬菜而发明了腌酸菜这种冬贮大白菜的方法。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文革时遭迫害,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腌肉  是用食盐腌制的,又叫渍肉、盐肉、咸肉;其产品特点:外观清洁,刀工整齐,肌肉坚实,表面无粘液,切面的色泽鲜红,肥膘稍有黄色。具有咸肉固有的风味。

腌肉是通过向肉品中加入食盐,使其成为高渗,以抑制或杀灭肉品中的某些微生物,同时高渗环境也可减少肉制品中的含氧量,并抑制肉中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食品保藏的目的。

腌蛋  将鸭蛋放一坛子中,水刚满过鸭蛋,放入约鸭蛋重量一半的盐巴,密封起盖口,腌制7到10天,即可食用。称之为咸鸭蛋。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酿造食品

教学目标

知道酒、酱和腐乳是怎么腌制出来的

教学过程

酿造是指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食品(酒、醋、酱油等)。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豆豉、黄酒、啤酒等。我们常吃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和豆类发酵制品。

1、酿酒步骤:

议一议:你在家里见过哪些酒呢?你知道酒是如何制作的吗?

五谷杂粮都可以酿酒,葡萄也同样能酿制出美酒。相比而言,用大米酿酒操作比较简单。首先对大米的选取会有所要求,最好是存放了一年左右的大米,用来酿酒,味道是最纯最香的。

选取好大米之后开始拿到锅里面煮,就跟煮白米干饭一样。在烧火的过程中不能烧得太急,太急了容易把饭烧糊,这样子酿出来的酒会有烧糊的味道,并且会影响酒的产量。白米干饭煮好后放置半小时左右,把米饭从锅里拿出来放在太阳纸上晾嗮。如果是冬天在大米还有点温度的时候,就拿酒饼来拌。拌好后放在准备好的空缸里面。密封一个星期以上半个月以下。

一个星期以后,把酒槽从缸里面舀出,放到大锅里面。上面再找一个有缺口的大锅盖住。有缺口的地方,衔接着修建好的水池。水池侧面连着一根水管,并准备好接酒的酒缸,酒槽烧开之后酒从水管里流出。锅与锅之间要拿玉米粉拌水密封好,保证其不漏气。准备工作完成往锅里面烧火。等把发酵好的酒槽烧开,沸腾之后用恒火烧,香味扑鼻的美酒就这样酿制出来了。

2、做酱,原材料只有黄豆、蚕豆、盐和水,不添加其他物质,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每年梅雨时节的6月份开始做酱,选购优质黄豆,经过浸泡、蒸煮、发酵、翻晒等几个环节,方能得成。

3、腐乳是怎么炼成的?

腐乳是清贫生活中的烟火,臭得短暂,香得热烈,咸得绚烂。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即使吃得再简单,也有滋有味。

在成为腐乳之前,它还只是一块平凡的豆腐。人们在豆腐身上撒盐和毛霉菌,再静静地看着它长毛。此时豆腐内部发生巨变,大豆蛋白被降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霉菌赋予了它原本不具备的鲜甜臭味。

之后的工序,便是将毛豆腐请入罐中,灌入酒汤,静待时间的洗礼和发酵。各地腐乳,发酵、沾盐、浸酒等工序别无二致,不同就在于发酵的温度、湿度、作料造就了味道的迥异。灌入带有米酒成分的白汤,就成了白方(白腐乳);灌入有红曲菌发酵大米的红汤,就成了红方,要是里头还有点玫瑰花的成分,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玫瑰腐乳了。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农业谚语

教学目标

了解谚语对气候、农事、耕种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农谚,是我国农民 农谚,是我国农民把他们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的经验,用谚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高度概括了我国农民古往今来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经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谚语(气候)

气候千变万化,但又有其变化的规律。古时候的农民看天吃饭,非常注意观察气象,总结经验,由此产生了许多谚语,通过它预测天气。读读下面的谚语,想一想,说的是什么天气情况。

  春雷早,台风多。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蚂蚁垒窝要落雨。           

  立秋闻雷,百日见霜。

  麻雀囤食要落雪。

谚语(农事)

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是不误农时,适时安排农事。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农民们发现农业生产与与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

谚语(耕种)

花草沤花,肥料到家。

人要结实,土要疏松。

人靠饭养,稻靠水养。

种地无巧,手勤肥饱。

谚语(哲理)

在农村,一直流传着一些谚语,看似简单俏皮,但朗朗上口且包含人生哲理,都是老辈人通过长期生活累积所得出的经验,口口相传,一代传一代,时间在变、人在变,但道理永远不变,它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读一读下面的谚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农耕诗词诗歌

教学目标

了解与农耕有关的诗词诗歌

教学过程

1.《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农耕小诗》 飘雪

在柔柔的微风中

在倒垂的雨幕里

我朦胧的看见一个身影

挽着裤筒、衣袖

左手牵牛,右手执鞭

转瞬间

一片绿油油的土地

变成一湾浅水

他们等待着

等待时间的到来

播下嫩绿的秧苗

3.《观刈麦》(节选)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想一想】

1.在以上描写农耕的诗歌中,你知道了哪些与农耕相关的农事,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双休日和家人一起参加一次农业劳动,用日记、诗歌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你参加了什么劳动?你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美文共读】

1.陆游《农家》

2.陶渊明《归园田居》
3.刘禹锡《插田歌》

4.祖咏《田家即事》

5.崔道融《田上》

6.李绅《悯农

活动小结


寨桥小学  农耕文化  活动小组记录

教学内容

农耕传说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与农耕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后稷教民农耕

  相传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螈,因心里不舒服经常外出散步。有一天,她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巨人足迹,觉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后来就怀孕生子。

人们认为这个无父亲的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就把他抛弃了三次,先后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里,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飞鸟和人相救。姜螈认为他是个神孩,就又抱回养育,起名叫“弃”。

弃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姜螈的教诲下很快掌握了农业知识。他看到人们仅仅靠打猎维持生活,食物太单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非常难过。他就决心想个办法来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他想着想着上了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突然灵机一动,人们为什么总要渔猎吃肉呢?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能不能吃呢?

于是,他便决定亲口尝一尝各种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确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好吃?遍尝百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人类找到了大量的食物。

他被后人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咬狼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民众能吃饱……”

  可是,后稷并不满足于这些发现,他看到人们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植物。往往要走很远的路,累得满头大汗。能不能在家门口自己种植呢?

他反复思考、观察,惊奇地发现,飞鸟嘴里衔的种子掉在地里,人们吃完的瓜子、果核扔在地上,到第二年又发出新芽。

长出新的瓜果树。后来他又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天气、土壤有关系,就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选育良种,有计划的进行农耕。

  相传后稷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后稷讲学了,教咱种庄稼了!”

周民一传十,十传百,教稼台前,农夫们或坐或立,黑压压一大片,静听着后稷讲解农业知识。他挥着手,又是比画,又是示范,每到兴奋处,还下台手把手给人们教农耕新法。

“好耶!好耶……”人群发出阵阵赞扬声。后来,后稷还在教稼台上号召并领导人们改进农具,开渠修堰,排水、灌溉,使田野一片绿油油。

人们都夸后稷教民种的庄稼穗儿大、颗粒饱、产量高。后稷教民农耕,是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广阔的有邰地赐予他。

想一想

1.看了这个传说故事,受到什么教育呢?

2.后稷的什么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呢?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农耕的传说故事?

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