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2018年督导评估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专题列表 > 2018年督导评估专题 > A1.办学思想 > 干部管理

武进区寨桥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0-05-11  浏览次数:

 

武进区寨桥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一、评估过程的简要描述:

武进区寨桥小学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于20088月出台。这份规划的制订,凝聚了全校教职工的心血智慧,几经修改、专家论证,最后在学校四届一次教代会上获得高票通过。一年多来,我校以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蓝图为本,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学习并贯彻落实,使学校每学年、每学期的中心工作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更加鲜明,师生及学校的发展更加和谐。此次评估,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意见》,成立了卞晓忠校长为组长,中层行政、教工代表为组员的中期评估领导小组,采取座谈、查阅资料、汇报交流等形式,对学校主动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撰写寨桥小学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二、实施情况分析:

2008年制定的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把发展总目标定位中“全面贯彻和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传承和发展前一轮三年主动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培植育人文化,丰富学校内涵,努力形成符合校情的办学特色,力争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喜欢,老师满意,家长放心,社区认可的优质学校”。一年多来,我们为达成规划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队伍建设——讲师德 重发展

建立一支知识渊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适应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崇尚师德,厚德修身。教师发展,师德为首。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学校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1)行政推动,明确师德要求。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树新时期师表形象,当人民满意的教师”为目标,学校行政要求全体教师学做“四有心人:即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家长有耐心,对同事要有真心,对职业要有良心(责任心)。尤其是对待家长来访,要求教师做到“三个一”:提供一张凳子,倒好一杯茶水,送上一个微笑。从细节中树立寨桥小学教师的崭新形象。

2)围绕主题,形成活动系列。学校以武进区教育局开展的“厚德修身,大道树人”服务品牌建设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建设活动。

平时,以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为抓手,精心选择师德教育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去年,我校又特地邀请教育局基教科包丽娜科长为教师们作了“今天如何当教师”的专题讲座,每位老师都积极撰写了心得体会,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此外,为推进“168”爱生行动,学校还组织每位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帮困助学的活动,力争帮助的学生思想有进步,学习有提高。随着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寨小全体教师逐步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

2、拓宽渠道,多元发展。

1)制订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规划制订之后,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针对自身专业的现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制订新一轮的个人奋飞计划,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

2)共读专著,提升生命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规划实施以来,学校努力构筑以“享受读书快乐,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理念的读书工程,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读书活动,真正做到“将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

一年多来,校行政先后为教师赠送了《教师最需要什么》《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教师健康枕边书》《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等经典书籍,采用自读与共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广泛开展阅读,还撰写了相关的读书心得与反思。通过读书活动,努力使广大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追求完美的人生信念,不断增长教育智慧,提升人生价值。

3)多管齐下,促进专业成长。

A、创造条件,专业引领。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邀请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沈龙明教授、常州市电教馆蒯超英书记、区教研室领导等专家为教师作精彩讲座,还组织教师数百人次外出学习、听课、交流。

B、团队合作,同伴互助。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围绕市区级“优秀教研组”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的作用,实施组内帮带,进行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让教师以实践反思为形式,以改善教学为宗旨,从问题中起步,在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收获。

C、搭建平台,自我发展。

规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评优观摩,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小高、小中高的职称晋升,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

一年多来,学校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达到了15人;中高职称人数达到了4人,今年又有6人申报了中高职称,并已通过了理论考试与课堂教学考核;数名教师在区级评优活动中获奖,教师的专业成长呈现出可喜的一面。

(二)学校管理——强班子  重规范

    1、加强班子建设。20088月,学校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中100%本科学历,其中一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40岁以下的都已成为所任学科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我们以创建“团结、廉洁、开拓”的好班子为目标,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勤勉敬业、锐意进取。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三以,四镜”的原则:“三以”即以法治校、以勤理政、以情育人;“四镜”即“部署工作时要用平面镜、落实工作时要用放大镜、看待教师要用三棱镜、看待自己要用显微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和个人思想修养,并坚持做到“四个一”:即坚持读好一本书,上好一门课,领衔一个课题,分管一个级组。

2、加强中层建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后,又进行了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激活充实干部队伍,让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老师走上领导岗位。随后,对竞聘上岗的中层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增强“四种意识”:即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四种能力:即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分工,明确职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完善管理制度。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根据实施规划的需要,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依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逐步完善学校制度。先后出台了《寨桥小学教职工目标管理奖惩条例》(试行稿)、《寨桥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试行稿),增订了《寨桥小学A级教师考评细则》等15项条例与细则,使各项规章制度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能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所有出台的规章制度,我们都坚持这样的程序:先列出类别,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与条线负责人制定整理出制度初稿,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教代会或教师大会通过并正式试行。

4、坚持依法治校。我们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重大问题按文件、法规要求操作,共同商议决策,其他事务实行部门负责,责任到人。形成了“依法治校、分级管理、真实透明、注重实施”的管理流程。开通校长热线电话,规定每周三为校长接待日,设置校长信箱,畅通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

一年多来,学校不断健全教代会制度,多次召开教代会与教师大会,分别就中层竟聘方案、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工会换届选举以及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听取大家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行使教代会的法定权力,发挥教代会在审议重大决策、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监督学校领导等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今年,我们取消了原有的级部管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职责,引导各部门、各处室正确处理好职、权、利关系,形成有序的管理网络,实行项目式管理。

(三)德育工作——明主题  重体验

我校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契机,立足学校教育主渠道,构建德育教育大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拓展“六条渠道”。

1)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立足学科教学,实现有机渗透,以切实强化德育功能。

2)寓德育于主题活动中。一年多来,我们分别举行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歌咏比赛、学生文明行为训练周、生命教育周、读书征文、献爱心、班队观摩等活动,每次活动主题明确、内容鲜明、形式新颖,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热爱家乡,立志成才》主题活动还荣获武进区少先队观摩活动一等奖。本学期,还专门请赢在未来青少年培训中心拓展训练师来校,组织全体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激发生命潜能,点燃学习热情”活动。我们还组织部分特殊学生到武进区特殊学校开展体验活动,听聋哑儿童上课,参加聋哑儿童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聋哑儿童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的不易。

3)寓德育于行为规范中。我校坚持以明理与践行并行,规范与评价结合,在学习中明理,在训练中成为习惯,内化素质,净化心灵。学校德育课题“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创新研究”于2008年顺利结题,受到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进一步巩固研究成果,我们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列入议事日程。

根据“纵有序列、横有统一”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构建了养成教育的训练体系,从“课堂、课间、集会、交往”等七个方面制订出《寨桥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出台了《寨桥小学分年段训练要求》,每个年段都有培养目标、内容。并分期召开了各年级学生会议,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规范内容,力求让学生铭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中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申报了新的项目工程——《营造和谐课间,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将继续对上轮课题成果进行巩固与细化。

4)寓德育于师表作用中。我们要求教职工确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观念,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当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我们悉心策划了师德模范的评选,评选出了爱岗敬业、孝亲敬老等“寨桥小学首届师德模范”,将他们的事迹做成展板,布置在学校橱窗内,以同事为学习对象,为教师树立榜样。

5)寓德育于评比创优中。2009年六一,我们开展了第二届“校园风采之星”评选,选出了“乒乓之星”“阅读之星”“科技之星”“环保之星”等10个风采之星。后来,我们相继又开展了“文明用餐之星”和“文明餐桌”的评选,促使学生文明用餐。这学期,根据我校新市民学生人数日趋增长的现状,为了给他们提供适时的教育,激励他们茁壮成长,学校开展了首届“十佳新市民少年”评选活动。

6)寓德育于家庭教育、社区活动中。

A、家长学校富成效。我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科学正确地进行子女的教育。一年多来,学校先后举行了十多次家长学校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先后邀请了全国关工委讲师陈虹老师、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燕老师、常州市知名校长邵兰芳等专家来校为家长作讲座。活动不流于形式,讲座过后,都予以深化,还组织家长开展了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效果明显,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B、社区活动成特色。村校互动开展社区教育是我们寨桥社区的一项特色,这项工作在我们寨桥有着良好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寨桥社区已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退协配合,以行政村支持的成熟的三位一体模式。每年暑假,我们都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的活动主题,配备专人教师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年,我们相继开展了寨桥镇社区教育活动研讨会、武进区村校互动社区教育现场会,今年,我们又组织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取他们对现代小学生的殷切希望与要求,还走访了知名画家朱寒汀、著名企业家石剑舫等寨桥名人。

2、加强“五项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强化了各自的职能。尤其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我们针对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和《文明班级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加强管理。并通过会议、讲座、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我们每学期都按时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去年11月份,学校组织全体中层和班主任老师赴常州国防园参加了团队拓展训练活动。回来后,又召集全体班主任在阶梯教室济济一堂,畅谈拓展感受。通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团队拓展训练让每个人在挑战中超越了自我,把自我融入团队之中,增强了自身凝聚意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战斗能力。

2)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一年多来,我们开辟了吊桥战役遗址、寨桥敬老院、武进区特殊学校、赢在未来青少年培训中心、常州常动有限公司以及常州市双惠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六个德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的情感。

3)加强德育制度的建设。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评比制度,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4)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学校以夕会课和班队课为基本阵地,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校园橱窗、电子显示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5)加强校内外德育协调的组织建设。学校与寨桥派出所组成共建学校,聘请司法办赵富良同志为我校法制副校长,采取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提倡与禁止,他律与自律,专题教育与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增强法制意识,从小树立纪律和法制观念。平常主要通过办手抄报、出专刊、图片展览、观看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知识灌输到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校相继邀请了消防队的宣讲员为全体师生作安全知识讲座,武进区司法办的王惠华老师为学生作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远离犯罪》的法制教育讲座。

另外,学校还通过推荐与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了家长代表,成立了寨桥小学家长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从而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四)教学工作——落常规  重减负

1、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高度树立“减负增效”意识,坚持以教学常规的执行为抓手,依据《寨桥小学教学常规》,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执行常规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以课堂为抓手,课题为支撑,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以常态课为基础,以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为途径,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批教学的骨干与精英。刘银丹老师在武进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武进区“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数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蒋丽华老师和许晓兰老师的课堂教学受到教研室专家的高度认可;我校还举办了前黄协作片三校联动的语文第一课时研讨活动,三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3、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语、数、外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小学科以校为单位进行重组,进一步强化了教研组的职能,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取得了实效。

4、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我校积极实行“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坚持做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教研与科研、学习与考核、理论与实践、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

1)拟定校本研究规划,构建校本研究网络: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行动指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构建形成了由分管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依托学科教研组、课题研究组的校本教研网络,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本教研行动计划。

2)规范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校本教研实施: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健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

3)围绕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形成校本教研特色:教师个人——自我反思; 教师集体——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技术支撑

4)完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学校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强调对校本教研的过程评价。

5、兴趣小组活动多点开花。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英语朗诵、舞蹈、鼓号、数棋、乒乓、象棋、剪纸、绘画、科技、书法等11个兴趣小组,选派骨干力量,精心打造这些兴趣课程,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五)教育科研——上规范  重过程

我校坚持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战略,积极以课题研究为基石,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引领教师走上科研发展之路。

一年多来,我校区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和区级德育课题“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创新研究”两个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并分获武进区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市级课题“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区级电教课题“运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已经通过中期评估,其中,电教课题在评估中获一等奖。目前,学校的新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诊断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正式立项,正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我校的课题研究可以用“真实、扎实”来形容,并坚持做到“五子登科”:

1、摆上位置。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还是十分重视,各课题分别由分管校长或中层领导领衔,成立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分级管理体系。

2、建立机制。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校制定了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等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锤炼师资。

1)优选课题组成员。为了优化课题研究的队伍,把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加入课题研究队伍,我校实行了课题组成员申报制,由教师提出申请,经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集体商议后决定人选。并根据学校和教师自身,分“中心组”和“参与组”两个层次参与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四个一”:①每学期上交一组理论学习及心得;②每学年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观摩课;③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④每学年围绕课题写一篇论文或总结。

2)上好课题研究课。为了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年能上好一堂课题研究课。每次上课,我们都采用沙龙的形式。上课前,要求每个听课成员准备一份发言材料,谈谈自己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认识和想法;然后由执教教师上课,其他成员认真听课,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然后进行评课,大家畅所欲言,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由课题组长做好小结。活动结束后,执教教师要写好教学反思。通过活动,使课题组成员、特别是执教教师受益匪浅,不仅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升华。由于本校的现有课题较多,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每个课题中开展一两次规模较大的活动,其它研究活动可结合教研活动,在小范围内进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不加重课题组老师的负担。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为了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带头撰写论文、案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举行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共有近百篇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得奖。

4、寻找路子。一是改变引领方式。一方面我们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为青年教师作讲座;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学校内自愿组建微型团体,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改变学习方式。以课题网站为平台,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理论学习的途径。

5、落实票子。为了更好地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学校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作为活动保障,并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六)课程建设——近生活  重实施

     1、执行计划,开足国家课程。坚持“规范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建设校本课程”,学校在国家课程的管理上做到“开齐开足、不占不挤”。

2、利用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规划实施以来,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地区特点与学校实际,组织教师对校本课程作出了切实有效的探索。经过反复讨论,以及到横林牟家农业观光园等地考察采风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滆湖稻花香》,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目前正在分年级实施中;在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写了新的校本课程《小乒乓大世界》,目前正在作进一步调整,准备组织实施。

3、深入社区,开辟实践基地。学校以综合实践课为突破口,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加强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引领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得综合实践这门新课程的亮点更为突出。

(七)文化建设——布环境  重推进

1、重视办学理念和“三风”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根据师生成长的需要,综合以前学校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办学理念:“生活是教科书,社区即大课堂”。校训:做生活的主人。学风:走近生活,学而不厌。教风:热爱生活,诲人不倦。校风:创新生活,和而不同。

2、重视校园环境布置。一年多来,我们添置了校园显示屏,改造了会议室,并积极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添置了空调、更换了电脑。整体规划校园环境,突出环境的教育性、人文性,使得每个景点、每个走廊和每个橱窗都具有育人功能。围绕办学理念及“三风”,我们在前排教学楼大厅两侧布置了“办学理念墙”和学校“荣誉墙”;把前排教学楼命名为“行知楼”,大板上布置了“走近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十六个字,把后排教学楼命名为“求真楼”,大板上布置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十六个字;在二楼布置了乒乓文化长廊;还计划在校园前排绿化带内放置学校创始人的塑像,目前正在实施中。这些布置,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得以美化的同时,给人以文化熏陶。我们还十分重视班级个性的打造,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3、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我们按时举办了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乒乓特色周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以行文化为切入点,已作了长远规划。

(八)办学特色——抓普及  重提高

在第二轮主动发展规划中,我们将学校特色定位在传统项目乒乓球项目上。并以创建常州市乒乓球体育特色学校为契机,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与实践。

1、领导重视,精心运作。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各项乒乓工作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网络,分工合作,明确职责,使特色学校创建具备科学规范的运行体系。                                 

2、广泛发动,全面普及。 为了让“乒乓球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学校通过板报、宣传板、主题班会、观看乒乓电子教材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打造特色学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号召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特色办学工作中来,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乒乓球的光辉历史时,激发爱国热情,民族情感。

3、全员参与,措施有力。

1)加强投入,改善设施。在常州市双惠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张总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095月成立了“双惠环境乒乓俱乐部”,双惠环境有限公司将每年为我校乒乓俱乐部投入资金,以保证乒乓项目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开展。

2)开展活动,重视普及。我校把乒乓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自编乒乓球教材,利用每周三的中午时间向全体师生播放乒乓电子教材,主要重在普及与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激发学生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热情。学校在安排大课间活动时,也把乒乓项目纳入其中。我们还举办了寨小首届“乒乓特色周”,让全校每位学生参与乒乓活动,享受乒乓活动的乐趣。在活动周期间,我校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低年级开展了颠球比赛,中年级开展了对墙击球比赛,高年级是班级对搞赛。同时,为深化活动效果,让每位学生爱上乒乓球,我们还注重乒乓文化的渗透。在低年级小朋友中开展了“我喜爱的乒乓明星”故事比赛,中年级学生举行了手抄报竞赛,高年级学生则撰写了“我与乒乓”主题征文。

3)构建模式,抓好衔接。我校根据乒乓特色创建方案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探索、总结,构建“阶梯训练模式”:即以大课间活动为平台,注重乒乓普及;以兴趣小组为抓手,注重基础训练;以俱乐部为核心,注重有效提高。三大板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体现了由普及到提高的层次性,从而有效形成训练阶梯,为学校选拔、输送优秀乒乓人才提供有力保障,由此保证各年级、各年龄组的梯队衔接合理,使我校乒乓球运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4)规范训练,提高质量。乒乓球作为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办学特色,能否“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检验这项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我校认真抓好课余训练,努力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以扩大影响。

学校几年前就引进了乒乓球专职教练耿辰怡,还配备了几名乒乓专长的体育教师,共同抓好乒乓传统项目的训练。教练员认真制定年、月、周训练计划,每次训练都力求“目的明确,任务落实,方法科学,措施扎实”。提出向训练要成绩,力求做到“训而有方,练而有效”。

4、资源共享,成果显著。工夫不负有心人,在09年的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获得了女子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今年的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的骄人战绩。同时,为充分利用我校乒乓馆的良好设施,扩大影响,我校乒乓俱乐部还对社区群众和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了我校乒乓球运动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出各项资源的功能。

另外,在校本课程建设、德育、教学等方面,均已开始实践与探索。

(九)学生发展——讲文明  重素质

一年多来,我们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宗旨,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即普遍具有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具有自我管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全校学生学风正、班风好。

2、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学生普遍对学习有广泛的兴趣,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我校毕业生赢得了寨桥中学等高一级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可。

3、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我校学生在科技、艺术、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佳绩,共有近百名学生在区级或区级以上得奖。2009年,学校的数棋队还获得省团体金奖。

(十)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已完成了规划中的大部分目标与任务。我校在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调整。学校骨干教师数量偏少,学科领军人物,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尚未形成稳定、合理的人才梯队。

2、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有待加强。由于资金不足,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教育资源的配置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尤其是落后的煤渣操场无法使用,班班通没有实现,校园文化布局整体规划后有待计划实施。

3、校本课程建设有待继续推进。尽管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与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4、学校特色发展有待提炼彰显。创建乒乓体育特色学校基础已奠定,条件已成熟,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还有待在特色的界定、内涵的丰富和品位的提升上继续探索和实践。

针对以上四方面存在问题,学校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1、进一步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将把名师的培养作为重要的项目工程组织实施,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努力。

2、进一步协调教育资金。针对办学有限资金,力争利用各方教育资源,筹措资金,建设班班通,分期实施校园文化整体规划,努力建设塑胶跑道操场。

3、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学校将在校本课程教材的完善和教学的培训指导上加大推进力度,在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继续探索实践,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4、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整合乒乓特色文化建设、《滆湖稻花香》校本课程建设、德育生活化活动开展和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等工作,学校以“生活教育”为抓手,全面建设和打造“行”文化,努力彰显办学特色。重视学生生活实践、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开发学校生活课程,坚持学生重“行”、教师导“行”、学校盛“行”,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由自觉“践行”,努力追求和实现“能行”;帮助教师在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中收获教育工作的成功和喜悦。

过去的一年多,是我校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付出了艰苦努力,为学校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拼搏,不断开拓创新,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继续努力。